 何炳生,南京大学数学系 77 级本科毕业后公派去联邦德国留学,取得维尔茨堡大学博士学位后于1987年开始在南京大学数学系工作。1997 年晋升为南京大学教授,2015 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独立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长期从事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做出了一批有特色的工作。部分成果被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和《世界数学家大会》大会邀请报告人在内的国际著名学者大篇幅引用并介绍。最近五年, 分别获得《中国运筹学会科学技术奖》运筹研究奖、《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突出贡献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
 王筱平,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1990年于美国纽约大学Courant Institute取得博士学位。 香港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首席教授,2007年冯康数学奖获得者,2017年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SIAM)国际大会报告人, 2019年工业与应用数学国际大会(ICIAM)报告人,主要研究领域是相面问题与多相流的模型与模拟,图像处理,微磁学模拟数值方法。 |
 郭志昌,哈尔滨工业大学数学学院计算数学系副主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青年委员,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图像处理和深度学习等方面的研究。在图像去噪、图像恢复、图像分割、图像压缩等问题有一系列原创成果。已发表论文20余篇,在SIAM Journal on Imaging Sciences,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Neuro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等高水平期刊上有一系列研究成果。主持国家青年基金1项,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面上基金2项,主持省基金1项,主持博士后新教师基金1项,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1项。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分数阶方程的数值理论和在图像恢复中的建模,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部分解释,基于PDE和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的融合模型。 |
 金正猛,教授,江苏省数学学会理事,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中国兵工学会应用数学专委会委员。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京邮电大学“1311人才计划-鼎新学者”。2004-09至2009-07在南京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系硕博连读。期间,获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基金的资助。2009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2009年8月至今在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工作。2017年1月-7月应邀访问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主要研究领域为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在SIAM Journal on Imaging Sciences、Journal of Mathematical Imaging and Vision、Inverse Problems and Imaging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主持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2015年获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
 李宏伟,副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数学学院。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02-2005,就职于中科院软件所并行计算中心,研究偏微分方程大规模数值并行计算。2005-2008,挪威卑尔根大学集成石油研究中心博士后,从事油藏模拟反问题计算及图像处理。2008至今,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主要研究CT重建及相关图像处理问题。他的研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其所研制的图像增强,图像分割以及CT图像环状伪影校正算法和软件已被CT商家采用。近年来,他的部分研究兴趣转移到了具有挑战性的CT重建问题上来,如低剂量和有限角重建。 |
 刘 君,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变分法图像处理及深度学习相关的图像处理算法与应用。目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领域权威期刊如IJCV、IEEE TIP、SIIMS等发表论文数篇。研究成果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第三完成人)。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 |
 王珊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2014年获信息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双博士学位,2018海外华人磁共振年会OCSMRM杰出研究奖(Outstanding Research Award)获得者,澳大利亚John Makepeace Bennett最佳博士论文奖提名者,国际医学磁共振协会Web Editorial Board委员会委员,中国图形图像学会成像探测与感知专委会委员,中国信息协会医疗卫生和健康产业分会医学人工智能学组委员,OCSMRM Life Member, Gordon Plenary Lecturer,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研究方向为:快速医学成像、机器学习及影像组学。迄今为止发表英文学术论文SCT/EI 60多篇,发明授权专利5项。发表的一作快速磁共振成像论文曾被领域内知名SCI期刊“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选为“Featured Article”及2016年度“Research Highlight”。快速医学成像获广东省科技发明一等奖。为国际知名SCI期刊Biomedical Signal Processing and Control(SCI,JCR-2)的associate editor;多个国际知名SCI期刊(如IEEE TMI、IEEE TIP、IEEE TSP、IEEE TIE、MRM,Signal Processing等)与及国际知名会议的受邀审稿人, ISMRM、IEEE、EMBC会员。目前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及省重点市级项目多项。 |
 马坚伟 ,哈工大数学学院教授、地球物理中心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研究方向:基于机器学习的地球物理反演、成像、信号处理。 |
 陶文兵,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4 年 12 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图像识 别与人工智能研究所获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现为华中科技 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 三维重 建, 机器人目标识别等研究方向。 多次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挪威卑尔根大 学、 澳门大学等地进行访问研究。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 80 余篇, 包括 IEEE 汇刊等中科院二区论文近 40 篇。 2015-2018 年连续四年入 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计算机领域榜单。 |
 彭亚新,2008年获得法国里昂高师和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博士学位,现在是上海大学数学数学系副教授,她的研究兴趣是几何变分、度量学习、点云和图像处理。 |
 唐晓颖,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客座教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图像科学中心长期访问教授;卡内基梅隆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长期访问教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负责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员;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客座副主编、特刊主编;领域顶级会议MICCAI领域主席;IEEE知名国际会议EMBC分会主席。2009年7月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自动化专业工学学士学位、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5月毕业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工学硕士学位、应用数学与统计系工学硕士学位、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工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多模态医学影像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影像大数据等。近年来,她和团队已发表高水平SCI期刊论文30篇,领域内知名国际会议论文32篇,会议摘要17篇,书本章节1篇,受邀前往国际会议以及国内外高校进行研究报告20余次,申请国际专利1项、中国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 |
 史作强,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数学科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中的偏微分方程模型,非线性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等,共发表文章30余篇。 |
 沈超敏,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副教授。分别于 1991、1998 和2009年在复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和华东师大数学系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1-1996 年在上海医科大学基础部(现复旦大学医学院)任教‚ 1998-2004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遥感与影像中心(Centre for Remote Imaging‚ Sensing and Processing‚ 简称CRISP)任Associate Scientist。2004年起任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
 贾 帆,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研究生。2013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201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方向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处理。 |
 殷 钶,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副研究员。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2013年获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应用数学专业博士,并获得学院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16年加入华中科技大学数学中心,任副研究员。博士阶段研究方向为基于优化和偏微分方程的反问题解法,及其在图像重构中的应用。近两年开始研究优化和变分原理在计算材料科学以及机器学习中的应用,相关论文已被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Sciences, Journal of scientific computing , App. Math. Modeling等SCI刊物收录。 |
 赵熙乐,电子科技大学研究员。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和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主要从事高维图像处理问题的数学建模与高性能算法研究;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等。在SIAM J. Imaging Sci.和SIAM J. Sci. Comput.,IEEE TIP,IEEE TGRS, IEEE J-STARS,CVPR,IGARSS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研究成果2013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类),2015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进步类),2013年获第四届中国计算数学学会青年优秀论文竞赛二等奖。 |
 赵云松,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201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X射线CT成像理论与应用,具体包括双能谱CT成像、CT图像伪影校正以及衍射CT成像等。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主持和参与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一项(子课题负责人)。在包括IEEE TMI、IEEE TIP、Optics express、Physic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获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2019年中国体视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